一個物件與一個家的故事 文 / 陳盈君
家裡有三個小孩,哥哥、姐姐跟我。不知道從幾歲開始,家裡就有一台鋼琴,上面寫著YAMAHA。
長大後聽母親轉述,當時被帶去看哥哥彈鋼琴,於是蔡老師就問:妹妹要不要一起來學鋼琴呢?於是,就有這樣一張照片。三歲半的我,坐在鋼琴面前,根本不會彈琴,就是擺個樣子。當時掌鏡的應該是父親,要我向後轉頭,笑一個!小時候的照片,都是霧面的,還有切圓角,背後一定會寫上當時的年份與月份。
當時上了幼稚園,吃飽飯後,媽媽就把我跟姐姐趕到樓上,開始練琴。只記得當時我跟姐姐都顧著玩,一點都不想彈。打開琴蓋,我們就隨便彈幾個音,應付應付,有聲音就好。於是,母親在樓下喊著:怎麼沒在彈!我跟姐姐就會趕快再坐回鋼琴面前,再彈一下。我們還想出對策,輪流去按琴鍵,一個人就可以去玩,只要持續有出現聲音就好。異想天開的姊妹,以為這樣就能蒙混過關。
幼稚園畢業的那個端午節,我們搬家了。第一次看到吊車來吊鋼琴,又從新家的二樓窗外吊進去二樓房間,安置好。覺得這應該就是一直跟著我們的傢俱之一。
上了國小之後,停頓了幾年時間,轉移去學了珠算跟心算,一直在檢定。後來我記得是三四年級的時候,加入樂隊,擔任口風琴手,姊姊彈手風琴。於是,不知道什麼原因,放學後又繼續跟著音樂老師學鋼琴。一週兩堂課,每次到要鋼琴課那天,我就要帶一大包琴譜去學校,實在很重。什麼都忘了,只記得老師說我的肩膀會一直抬高,要記得放鬆。老師的家,很大、很新、很漂亮,所以我很喜歡去。最期待的就是下課時老師在格子上簽名,下樓等媽媽來接我回家。事後想想,我當時可能不太喜歡彈琴。而且,我一直不敢說,我根本就看不懂五線譜,左手也不知道要怎麼彈!上課後,我會偷偷用鉛筆在譜上面寫簡譜,標上1234567,然後下回課前再擦掉。就這樣,我記得鋼琴學到了六年級,其實已經可以彈到蠻難的曲子了,但總覺得沒有滿足感。
或許,對月亮魔羯的孩子(我本人)來說,內在有一種超級自律的規定,照著走、依照安排走,那位「內在教官」就會好好的規範自己。依照當時的年紀,根本無法判斷這件事要或不要,喜歡或不喜歡。總覺得是被安排、被規定在彈琴,沒有開心的感覺。只記得學費很貴,父親賺錢很辛苦,我要乖乖去上課。這就是我家的教導,父親總說,品格教育最重要、不要學壞,學鋼琴好。
到了國中開始,鋼琴成了名符其實的「傢俱」,而且開始多了「置物」的新功能。我記得,我有一位國中同學很愛彈琴,超級迷戀「李察克萊德門」,當時她書架上都是滿滿的卡帶專輯。有一次我去她家玩,她打開鋼琴,不需要琴譜,就可以雙手非常流暢地彈奏出完整的曲子。我當時驚呆了,怎麼會這樣!在我心中產生不小的震撼!我想,沒有比較、就沒有傷害,第一次見識到同齡人厲害的鋼琴表演。但是,我還是不敢告訴她,其實我根本看不懂五線譜,更不用說樂理,幾拍幾個音,我完全搞不懂!
隨著時間,鋼琴上方的東西越來越多,各種琳琅滿目的食物;鋼琴下方也藏滿了東西,紙箱與紙盒最多;鋼琴背後與牆壁間的距離,更是被各式各樣不同大小的紙袋塞滿。
有一次,母親很得意的對著我跟姐姐說:妳們兩個看誰比較乖,這台鋼琴就給誰當嫁妝!聽完,我跟姐姐互看了一下,我記得姐姐說:根本沒有人要好嗎!很佔空間耶~我在心中對於母親的話翻了白眼,但心裡冒出了一句:我想要耶!但更深的是:我知道我想要成為那個比較乖的人,鋼琴可以給我,好嗎?!就是這麼矛盾的情結吧!
學鋼琴,是對於家庭的心情與記憶,更是一種尋求認同的方式。因為這是父母認同的,而我,可以用行動來展現這是我與父母愛的連結。沒有熱情的事,還是要繼續做,因為這是父母想要培養女兒擁有好氣質的用心安排。
今年母親節,下午大家在客廳閒聊的時候,我特地去打開了鋼琴。掀開琴蓋的那一刻,所有的記憶湧現上來!「齁!我記得,我被這個鋼琴蓋夾過好幾次,手指頭都黑青了!」我喃喃說著。「我最厲害的就是右手單音,左手伴奏的我不會!」我繼續說著。鋼琴椅子打開,裡面有很多琴譜,我隨手抽了一本翻開,掉下來一張譜。姐姐在一旁說著:妳還記得怎麼彈?我都忘記了耶~
「咦,我怎麼覺得我好像看得懂五線譜了!」三十多年後,那個深藏在細胞記憶裡的呼喚,就這樣湧現上來。
一個家,給的滋養,無論過了幾十年,都不曾忘記。以為頭腦無法理解的,身體與整個生命,都在回應著。與父親、母親、哥哥、姐姐,一家五口的共同故事,屬於全家人的YAMAHA!
於是,我彈奏完這張破爛不堪的琴譜,發現自己的開心滿足,臉上帶著微笑。新的體驗、新的理解,賦予我新的生命。正是我的家,與我的生命呀!!
# MarinaCruz # MindSetArtCenter
#一個物件與一個家的故事
#瑪莉娜克魯斯 #潮汐時間表
#善牧台南嬰兒之家
地點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
時間:2021年7月16日至10月17日
主辦單位:關渡美術館
瑪莉娜‧克魯斯
「一個物件與一個家的故事」社群慈善計畫
邀請各領域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共襄盛舉,
共同幫助「善牧台南嬰兒之家」跨血緣兒童領養計畫。
關渡美術館繼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特展之後,
然而展覽鄰近開展之際,台灣正遭受第二波的疫情衝擊,
這次,盈君老師受邀一起共襄盛舉,與大眾分享「